中文

搜索

新闻中心
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工业水浸超声 C 扫描技术深度研究报告:原理、应用与未来趋势(2)

作者:安賽斯(中国)有限公司   时间:2025-10-20 浏览量:5

三、关键技术与创新突破

3.1 成像技术创新

工业水浸超声 C 扫描技术在成像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3D 体成像技术:安赛斯新一代水浸超声 C 扫描探伤软件 UTwin 成功实现了超声 3D 体成像,能够直观地显示材料内部的三维结构,大大提高了缺陷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
2. 多模式成像能力:现代水浸超声 C 扫描系统支持 A-Scan(点波信号测试)、B-Scan(纵切面成像)、C-Scan(横截面成像)、T-Scan(透射成像)、C+CScan(一次多层成像)、C+TScan(反射、透射同时成像)、3D-Scan(三维立体成像)等丰富的扫描模式。

3. 曲面仿形与路径规划:最新的水浸超声 C 扫描系统能够实现曲面仿形,并自动计算出扫查路径,完成复杂异形曲面工件的检测并成像,大大提高了对复杂形状工件的检测能力。

4. 全波形存储与离线分析:支持全波形存储,实现离线分析,并且能够在不重新扫查的基础上,通过调节闸门位置,实现二次 C 扫成像,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数据分析能力。

5. 实时成像与处理:现代系统可同时呈现 A-Scan、B-Scan 和 C-Scan 图像,且在扫描时可实时显示并存储波形和扫描结果,提高了检测效率。

6. 智能缺陷分析:系统具备缺陷定位、缺陷着色、定量分析功能,自动计算缺陷面积和不良率,大大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。

3.2 信号处理与分析算法

水浸超声 C 扫描技术的信号处理与分析算法是决定检测效果的关键因素,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:

1. 小波变换与模糊聚类算法: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模糊聚类的超声 C 扫描图像分割算法,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将超声图像中的目标区域与背景分离,提高了图像分析的精度。

2. 支持向量机(SVM)缺陷识别算法: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支持向量机(SVM)的超声 C 扫描图像缺陷识别算法,通过对大量样本图像的学习和训练,能够准确识别出不同类型的缺陷,为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3. 自动断层切片功能:现代水浸超声 C 扫描系统可实现自动和手动断层切片功能 (超声 CT),能够对材料内部进行多层次分析,提高了缺陷识别的准确性。

4. 全波形分析技术:支持全波形存储和分析,能够在不重新扫查的情况下,通过调节闸门位置,实现二次 C 扫成像,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数据利用率。

5. AI 辅助分析: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C 扫描技术将与 AI 技术相结合,实现自动识别和分类缺陷,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。

6. 缺陷发展预测技术:先进的水浸超声 C 扫描系统创新性地融合材料声学特性数据库,可对缺陷发展进行服役寿命预测,为预防性维护提供科学依据。

3.3 系统集成与智能化发展

水浸超声 C 扫描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是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方向:

1. 多轴扫描系统:安赛斯多轴式水浸超声检测系统可具备对平面、圆柱体、复杂盘环结构件扫描功能,适用于检测精密结构件(如高温合金、不锈钢、钛合金)等材质的超声无损探伤设备。

2. 高精度机械系统:实验室型水浸超声C扫描系统,采用高精度导轨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的多轴扫描装置,扫描行程从 1000×600mm 到 4000×2000mm 不等,可定制,重复定位精度达到 X/Y/Z:≤±0.05mm。

3. 智能自动化扫描:现代水浸超声 C 扫描系统搭配精密运动控制系统,支持批量检测,大幅提升生产效率。

4. 智能分析与报告生成:系统能够自动统计伤点信息,计算焊合率,自动生成报表,记忆扫查工艺,同时支持用户任意框选判伤区域。

5. 操作便捷性提升:直观的操作界面与数据分析工具降低使用门槛,自动化程度高,支持批量扫描、路径规划与报告生成功能可提升效率。

6. 多通道检测技术:现代系统可选择不同规格设备,亦可选配多通道检测,提高效率。


(本文未完,待续)


返回列表

Copyright 2025   安賽斯(中国)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0094号-6